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陈赓两个原因不能是元帅,四个原因大将只能排第四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陈赓大将是我们国家的开国功臣,位列十大将的第四位。其功勋、作为在开国将帅中是出类拔萃的,一生的经历更是精彩传奇。

但有了解到陈赓生平事迹的朋友曾产生过这样的疑问。就是以陈赓的资历及功勋。为何没有成为元帅?甚至在大将之中也仅名列第四位。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陈赓因何不能被授予元帅,以及在大将中的位次因何而不能更 靠前。

陈赓出生于1903年。祖父曾是湘军的军官。故而陈赓自幼就有机会通过长辈了解一点军事方面的知识。

长大以后,陈赓投笔从戎,参加过旧军阀之间的战事。后来他看透军阀们的本性,脱离旧军队,参与进步组织的活动并加入了共产党。

在党的安排下,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与众同学参加了东征陈炯明的战争,于战场上搭救过时任军校校长的蒋介石。

在蒋介石等国民党右翼背叛革命的局势下,保持对党的忠诚不动摇。在党为护佑革命火种的危急关头毅然率领部队参加南昌起义,于战场为党的事业与敌人斗争。

一次战斗负伤之后,陈赓被送到上海养伤,那里有我党的地下组织。陈赓伤愈之后便在党的安排下进入地下组织工作。由于组织内重要成员的背叛,使我党在上海的骨干人员大量被捕牺牲。

在这个关乎我党地下力量生死存亡的关头,陈赓凭借工作中积累的敏感性,在叛变发生的第一时间通知了当时在上海化名伍豪的周总理,最大限度的保存了我党的斗争力量。自己则因未能及时逃离险境而被敌人抓捕。

在得知陈赓被捕后,蒋介石亲自来劝降。他以过往两人在黄埔的情谊,和今日他在反动政权的地位。向陈赓保证如果投诚于他,将会得到极为尊贵的待遇。并向陈赓表示至今仍不忘当年的救命之恩,企图以友情牌感化陈赓。

陈赓的在敌人百般操作下始终坚持信仰不动摇。凭借着自己的机智与勇敢,在敌营与敌人周旋。并最终找到敌人看守的疏漏,在组织的同志帮助之下逃出生天。

抗日战争时,陈赓在八路军担任386旅旅长。率部东征,出井陉,据太岳,纵横于三晋大地,多次给日、伪势力沉重打击。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决战时刻,陈赓更以超人的胆识与魄力。带领着太岳纵队屡建奇功,让所谓的“天下第一旅”化为我军功劳簿上的数字。

陈赓把胜利的丰碑也树立在了朝鲜,用一生的丰功伟业换来了大将的荣耀。简单略叙完陈赓的人生,下面我们就来分析陈赓被授予大将及获得如今名次的原因。

十大元帅无一位次可以易主是毋庸置疑的,他们都曾是党的革命事业的重要领导人。如元帅中名列前茅的朱德、彭德怀。以及战功赫赫的刘伯承、叶剑英。或是在政工方面有出色表现的陈毅。

他们基本都曾在解放战争时担任过野战军首长的的职务。其中长期养病的徐向前也曾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四方面军的总指挥。

原本在党的大革命初期,陈赓的职务是高于徐向前的,他们两个也是黄埔军校的同学。徐向前因为性格偏内敛,在校期间未曾受到过注意。不如陈赓在学校活跃。参加革命后被派到鄂豫皖根据地工作,凭借出色的能力一步步晋升为方面军的总指挥。

而陈赓此时不幸被捕,经过一年多的关押才得有机会逃出虎口。后来徐向前凭借在红军的资历和战功,最终被授予了元帅军衔。

而陈赓由于被捕错过了一段在我党发展的时机。后面的各个革命时期,担任的职务也一直不如各元帅高。因此不能被授予更高的军衔,这个是没有多少异议的。

相对有一定争议的是陈赓在大将中的排位,先看排在陈赓之前的三位大将为革命做出的贡献,与为解放全中国立下的功勋。

被列为大将之首的粟裕。有着无可争议的战功,更凭借卓越的指挥艺术,扬威于苏中战场,立功于沂蒙山巅,荡涤了齐鲁大地,扫净了江淮之间。

此等功绩作为,令无数军迷、历史迷为他不能被授予元帅愤愤不平。他还官居野司首长,位居大将之首实至名归。

而大将之亚的徐海东,虽然在后期因为战伤而长时间修养。但他为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而做出的让党的事业如烈火后重生般的贡献,令他获得了应得的殊荣。

他出身于四方面军,曾是徐向前的部下。四方面军西进开辟川陕时,他率所部25军留守鄂豫皖,在此地对抗敌人。于此处开始未知的征程。如一个孤独的战士,在万千敌人的围困中拼出条求生的路。

来到了古称塞外的黄土大地,开辟了革命成功的历史摇篮。在这里徐海东及所部等来了亲切的同志,并为他们准备了尚算温暖的窑洞和尚能可口的饭菜。将革命的火种保留在陕北大地上并最终使之燃遍全国。

徐海东几乎是单打独斗般的打出一片根据地。这片根据地最终成为我党革命成功的基石。使其虽然后期没能为革命事业立下太多功劳,但仍然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排名第二。

那怕是徐海东自己都连连谦让,自觉得配不上党和人民给予他的荣誉。但人民心中的秤是公允的,不会忘记任何应当犒赏的功勋。党和中央顺民意应人心给了徐海东应得的嘉奖,位居大将第二故而无可厚非。

而排名第三的黄克诚有不了解的朋友或许会产生疑问,下面我们着重为大家讲解黄克诚与陈赓之间封将名次先后的缘由。

由于粟、徐二人为革命做出的贡献使他们在大将中的名次不可动摇。所以陈赓现在所能比较的仅剩下黄克诚了。

黄克诚曾在红军时期担任过红三军团的政治部主任,而此时陈赓在红军的职位是师长,在红军时期的资历上,陈赓不如黄克诚。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先是担任344旅的政委,而陈赓是386旅长,两人在一段时间是平级。但后来黄克诚做到了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长,职位上又高过了陈赓。

解放战争中,黄克诚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的副司令,这支部队就是大名鼎鼎的四野的前身。而陈赓的最高职务不过是二野第四兵团的司令员。

虽然陈赓有着比黄克诚更为出名的指挥战例,和更为传奇的作战经历。

但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综合考量之下,尤其是考虑到黄克诚有独到的战略眼光。在决定解放战争布局的关键时间点,提出了让大部队出关经略东北的重要方案。影响到了整个战争的走势,让我党在正确的战略目标下更快的走向胜利。

在关外的白山黑水间,黄克诚率部团结群众,大量收缴日本及伪满遗留的轻重武器装备。建立起牢固的革命根据地。

担任副司令员期间承担着野战军部队后勤的重任。辅助林、罗、刘等野司领导人指挥部队歼灭大批国民党军,取得在东北战场上的决定性的胜利。因此最终在多方面因素的考量下,黄克诚得以位居陈赓之前排在了十大将的第三位。

我党无论是评定元帅还是大将还是各级别的军衔,都并非是单纯的按资排辈,也绝非一般俗人认为简单的“论功行赏”。

而是在综合考量过每一位革命同志,由红军时期至朝鲜战争期间所做出的贡献,和各个时期在军中的地位,最后经过慎重研究才决定出的军衔高低及同军衔下的排序。

每一个位置都基本上不可动摇。而陈赓最后的军衔和名次同样也是经过以上流程后,由党和国家领导人最终决定授予的,因而从无论是从革命贡献来看,还是从军中职务来讲,陈赓与各元帅相比都有不如之处。这是陈赓的两个不可能是元帅的原因。

在与名列前三的三位大将的战功、贡献综合比较之后,我们也可以发现陈赓稍逊于他们的地方。再加上陈赓本人的因素。这便是陈赓不能在大将排名中更靠前的四个原因。

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有这样一个片段,黄渤饰演的林治远同志为升好国旗精益救精的苛求每一个细节,生怕某一个环节稍有不慎酿成永远不可能弥补的遗憾。

他之所以秉持着这样的观念。就是在二十八年的革命中牺牲的两千万人用鲜血染红了这面旗帜。在这些付出生命的代价烈士们和为之奋斗一生的英雄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才使这面红旗飘扬在华夏大地上,让人民听到胜利的颂歌。

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人民政权。不是被“一将功成万骨枯”思想支配的封建王朝。幸存下来的英雄们也不需要有人为他们所获军衔的大小鸣不平。革命事业的最终成功,中华民族的胜利解放。才是陈赓和等老革命家们所真正追求并最终成功实现的初衷夙愿。

Copyright © 2088 世界杯纪录_世界杯视频 - rcjrt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